您好,欢迎访问MG娱乐电子·(中国)游戏网站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MG娱乐电子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MG娱乐电子·(中国)游戏网站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咨询热线:

400-123-4567

13800000000

十发巨人人类航空史上最大作战机型B-36远程战略轰炸机

发布时间:2023-11-26 12:35:43人气:

  十发巨人人类航空史上最大作战机型B-36远程战略轰炸机战略轰炸,这个由意大利杜黑将军提出的军事理论终于在战场上得到实战检验,1940年开始德国率先成为盟军重点轰炸对象,四发布局、载弹量2-4吨之间的B-17、B-24、兰开斯特等轰炸机开始满天撒炸弹。以1943年7月汉堡轰炸为例:盟军共投下9000吨弹药,造成42600人死亡,37000所房屋被毁地面基本被夷为平地。负责军工生产的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施佩尔表示:如果再有6个城市遭受同等规模轰炸,那么德国只能选择投降。

  1943年,二战空中最强的战略轰炸机B-29横空出世,四发布局、9吨载弹量再加上高达6000公里的航程足以让对手战栗。目标转移到东方战场,在它高强度的火海攻势下日本本土一片焦黑,以东京大轰炸为例:300多架B-29投下的燃烧弹令东京1/4地表被夷平,近10万人死亡27万幢建筑成为焦碳。堪比打击效果令B-29名声大振,在投下两颗顺利促成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战后B-29更是成为全球唯一的战略核威慑平台。

  战略轰炸机的作用不言而喻,通过战略轰炸可以将对手战争潜力、资源消耗的一干二净。但是B-29轰炸机6000公里的航程对于美国来说只能算是“半球防卫武器”,无法直达还得全球找起飞基地以满足轰炸需要,因此研制能直飞目标的全球洲际型战略轰炸机成为首要任务。

  1941年初,经历了敦克尔克大撤退,还在承受着伦敦大轰炸的英国显得极为虚弱。在闪击战下包括对岸法国在内的整个西欧都已经成为德国占领地,岌岌可危的英国随时都有可能落入德国之手。如此一来美国将失去欧洲所有盟国,缺少了前沿基地的美国航空兵必须从本土起飞作战,跨越大西洋直达德国本土进行轰炸(两国间最近距离超过5000公里),以此时的B-17等主力机型为例腿有点不够长。在现实需求下,美军需要一款载弹量更大、飞行高度更高、航程更远的洲际战略轰炸机。

  1941年4月11日,陆航开始了新型洲际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计划,初始设计要求如下:最大飞行速度724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3710米、7620米高度以443千米时速巡航时最大航程19310千米。挂载4.5吨弹药时作战半径8050千米,不重点考虑航程的情况下最大载弹量可达32吨。这款新机型性能指标出奇的高,同期研制中的B-29号称二战最强轰炸机,集成了一大堆当时最新技术成果不过在性能指标上也远低于该机。可以这么说:目标定位很清晰但实力不允许,超过当时航空技术发展水平。

  提前剧透包括B-17、B-29、B-36同框对比照,就算是B-29“超级空中堡垒”在未来的B-36面前也是一个,大小比例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美国陆军航空兵开始邀请联合飞机(1943年联合飞机公司被合并,为阅读方便下面统称合并后的康维尔)、波音、道格拉斯、诺思罗普公司提出设计方案,然后对照方案进行评估筛选。其他几家反正最后都没上榜就不过多描述,直接呈上康维尔的几款方案造型,1941年5月3日康维尔给出了Model 35方案。该方案采用B-24“解放者”轰炸机的H型尾翼布局,由于不确定最终成品将要采用的发动机数量,因此又细分为4发和6发两个版本,估计他们也想不到最终成品是十发。

  这是第一版的Model 35方案模型,6发布局H型尾翼,外部特征看基本就是B-24的放大型号。

  在第一版基础上细分出6发H型双垂尾推进式方案,这也是初期的最终版本,发动机后置通过螺旋桨驱动前进。设计构思和喷气机型类似但产生推力的是螺旋桨,不过在后期调整中又加上了四台涡喷发动机,成了一架风格更加怪异的过渡期产物。

  洲际战略轰炸机的需求随着战争的深入越发迫切,为降低研发难度并加快研制进度,1941年8月9日美国陆航高层结合实际决定将高标准下调。具体性能如下:最大航程16100米、作战半径6440千米(携带4.5吨炸弹)、巡航速度介于386-483千米/小时之间、实用升限12190米。

  1941年10月,陆航相续对上述几家公司的方案进行了评估审核,最终一至认定康维尔提交的方案最全面也最符合预期,于是指定康维尔继续研制其他几家从哪来回哪去。11月陆航最终选定了6发H型双垂尾布局方案,同时康维尔公司获得制造两架验证机合同,军方编号XB-36(Model 35改为Model 36以避免和诺罗普斯XB-35飞翼轰炸机相混淆)。

  得到军方首肯的康维尔开始XB-36两架原型机制造工作,同时预计首架生产型将于1944年5月交付使用,从后来情况看确实有点太乐观了。XB-36计划采用6台普惠R-4360-53“巨型黄蜂”活塞发动机,每台驱动一副直径5.79米螺旋桨,同时机翼内预设6个油箱(总计可存储79933升)。该机近50米长的机身内分布着4个弹舱,为适应高空飞行需要前乘员舱和武器瞄准站炮手舱均采用增压设计,两者之间通过增压管道快速移动(直径63.5CM必须躺在轮式小车上行进)。

  XB-36机组成员多达15人,包括正副驾驶员、雷达操作员/投弹手、导航员、飞行工程师MG娱乐电子、无线电操作员(两名)、八名炮手(前三后五)。自卫武器系统包括5门37毫米机炮、10挺12.7毫米机枪简直就是一只空中刺猬,分别布置在机身四座可收放式炮塔以及一座带炮瞄雷达的尾炮塔中,所有这些火力都由炮手通过遥控射击显得特别高大上。

  15门枪炮构筑的密集火力网相互照应基本无死角,看下图(后期单垂尾版本)各炮塔射击范围及角度。以二战时期战斗机常规抵近拦截射击方式,拦截方只要靠近XB-36大机群相当于捅个马蜂窝,在这么密集的火力网中能够全身而退的话绝对是幸运到极点。

  XB-36看似顺利的研制进程其实隐藏着诸多障碍,包括气动外形调整、全机火力配置、配套发动机滞后,以及随着战争大规模爆发资源不足等因素一直困扰着它。首先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只能将有限资源优先保障B-17、B-24轰炸机,以及P-47、P-51战斗机应对现实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航空技术水平受限,同期研制中的B-29、B-32等已经是集大成之作,再想一步登天快速打造更大更先进的B-36确实有点困难。

  1942年7月20日XB-36迎来第一次危机,模型委员会虽然认可了整体布局,但认为高达16100千米的航程再带这么多自卫火力难保不影响有效载重。因此建议减少武器及人员配置,不过陆航宁死不屈给了两个选择:要么保持不变,要么将该项目下马。强硬的姿态让模型委员会只能隔靴搔痒,不痛不快的删减了一些次要设备才使XB-36得以起死回生。

  1942年8月,已经在圣迭戈工厂打造出XB-36全尺寸模型的情况下,由于该厂要确保B-24轰炸机、PBY水上飞机的产能以应对战争需要。康维尔在陆航同意的情况下将XB-36项目整体移至沃斯堡工厂,此时项目已经进行到一半移动起来相当于大搬家,包括设计人员、图纸、模型、厂房配套等等都要动起来,再加上B-24、B-32轰炸机(康维尔另一款在研和B-29竞争项目)项目优先级别更高,因此这款大飞机只能继续消耗着宝贵的时间。

  虽然其间康维尔以下订单直接购买生产型,避开先打造原型机再经过试飞测试标准流程,可以提前两年交付为由向陆航提出申请。但此时欧洲以及太平洋战场局势处于胶着、甚至恶化状态,需要更多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的战斗机、轰炸机,资源必须优先得到保障因此康维尔的如果算盘再次落空。

  就这么拖着时间进入1943年,由于中国战场局部态势恶化,美国面临着失去在中国前沿轰炸基地的可能。虽然在整体对日作战态势上受到影响,但对于XB-36来说反而是件好事,由于担心失去可供B-29前出轰炸的基地(航程不足),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快速投入可洲际飞行的XB-36。1943年6月19日,在康维尔不断催促下陆航不得不在压力面前妥协,批准订购100架生产型并预计原型机将于1944年9月首飞,100架生产型也将于1946年10月前交付完成。其实大家一点也不要怀疑这种研制进度,在战时体制或者冷战期间类似或更夸张快速的研制进度都有,只要战争需要凡事皆有可能。

  重新有了动力的康维尔在风洞测试中开始进行微调,最大的变化是将XB-36原来H型双垂尾改为14米高的大型单垂尾,造型上更加简洁明了对于自卫炮塔来说视野也更好。

  和外部因素相比发动机研制滞后才是最大的硬伤,由于普惠R-4360-53“巨型黄蜂”发动机迟迟不能按期送达,再加上发动机的重量超过预期。康维尔一时头疼甚至打定主意半路更换发动机,不过终归配套的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直接套用,没办法回过神来又开始了修修补补。在这种情况下时间进入1944年,太平洋战争局势已经相当明朗,在马里亚纳猎火鸡大赛之后包括塞班岛等落入美军之手,B-29不再为航程而困扰并以此为基地直飞日本执行战略轰炸任务。于是可怜的康维尔XB-36再一次被忽视,虽然项目仍在继续但优先级也再一次下降,甚至有了是不是该结束此项目的感觉。

  还好这个担心没有成真,随着时间的推移XB-36项目反而成了香饽饽,正如前面提到的为夺取可供B-29前出轰炸日本本土的基地,美军不得不为塞班、硫磺、冲绳诸岛陷入苦战。在血的教训面前崇尚火力至上的美军决定高度重视XB-36洲际轰炸机,而且由于的实战应用让美军看到将要开启的冷战,终归是战略运载工具的比拼(有弹无机等于零)。双重压力下虽然二战都结束了,但和其他因战争结束被无情削减的项目相比,XB-36风头正劲开始了加班加点的最后冲刺。

  1945年8月,第一架XB-36原型机已经完成了80%的进度,由于的火力要求增加了机鼻机枪(来自战场经验敌机喜欢迎头攻击)。导致机头部分重新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机头上多了一个凸起的座舱,外形不好看重量增加只能安装在第二架原型机上再调试。

  1946年8月8年,第一架XB-36原型机终于首飞,总计8名试飞机组带着它在天上飞了37分钟,这也是当时世界上实际飞行过最大最重的飞机。随过的日子里这架原型机被改为YB-36A用于飞行测试,期间发生了主起落架撑杠脱落事故,这也成为后来单轮换四轮小车式起落架的主要原因。YB-36A交付空军测试期间,包括换装推力更大的R-4360-41发动机、测试履带式起落架等,最终于1952年完成使命退出现役。

  1947年12月4日,第二架安装了新机头的XB-36原型机(编号改为YB-36)开始了首飞,有了第一架大量试飞数据支持,修正后的飞机性能直线上升。第三次试飞时高度就达到12190米,新座舱的应用使飞行员视野变的更好,随后将单轮主起落架改为四轮小车式起落架。

  四轮小车式起落架的采用,大大降低了对地面跑道混凝土厚度的要求,也使这个又大又重的飞机起降更加安全。起落架轮胎数据是这样的:单轮直径2.79米、四轮直径1.42米,大家可以通过下面照片中人物对比直观感受——飞机真不是一般的大。

  B-36原来的标配是六台普惠R-4360-53发动机,随着喷气时代的来临为了提高动力性能,从D型开始另外增加了四台通用J47涡喷发动机,并联吊挂在两侧机翼下的短舱内。这种风格在螺旋桨跨入喷气时代时有发生,虽然再怎么加动力也飞不过超音速,但是一次10台发动机轰呜着飞行绝对很有震憾力。

  从1946年开始B-36累计生产了384架,就如同现在的B-2轰炸机一样单价太高,当时的采购单价超过400万美元,而1948年美国全年军费才140亿美元。为了保证B-36的批量服役空军取消了六个飞机研制计划(共计240架飞机),将资金节约下来帮助完成B-36项目。

  五角大楼为此甚至还拿海军开刀大幅削减海军开支,1949年开工仅5天的超级航母“合众国”号(CVA-58)就被硬生生拉下马,此举引发了海军强烈不满。出身自海军的国防部长福雷斯特尔、海军部长沙利文请辞,特别是福雷斯特尔更是于不久后,这是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被美军空军“击沉”的本国航母MG娱乐电子

  1949年1月20日,在杜鲁门就职典礼上5架B-36编队飞过白宫,同样凸显了美国空军对这款战略轰炸机的重视程度(冷战时期间这种飞行威慑展示苏联更多,可以想象B-36的重要性)。也很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空军要“击沉”海军航母,毕竟到了冷战时代大家都有核武器只要能投到对方本土就算赢,很自然的开始比拼谁有航程更远、载重更有大的战略轰炸机可以用于突防轰炸。

  B-36除了常规轰炸机型,还包括运输机(XC-99)、战略侦察型(RB-36D/F)、空中母机(Tom-Tom计划),以及更为夸张的核动力机型(NB-36H)。服役期间主要驻守本土,还有少量部署于英国和关岛等基地,主要侦察目标苏联及中国。

  XC-99运输机,这是在研制阶段基于XB-36基础打造的运输机,XC-99有效载荷可达45吨货物或者4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就现在而言这款运输机的性能也一点都不弱,实力完全可以媲美现代俄制伊尔-76大型运输机,除了速度之外航程更远。不过该机只制造了一架原型机,并没有留下多少记录。

  RB-36D/F战略侦察型,就是基于D/F型基础改装而来的侦察机,以RB-36D型为例。可以携带照相机和电子设备执行战略侦察任务,机腹4个炸弹舱的2个携带着14台照相机、80枚闪光弹,以及电子对抗设备。由于侦察设备操作需要,RB-36D比轰炸机型乘员多了7个总计22名MG娱乐电子

  RB-36和常规机型外观长的一致,区别主要在内部直接看由前弹舱改装的增压照相舱,下图是各种照相机安放位置图。

  空中母机(Tom-Tom计划),这种设计思路在美苏两国都有,一万多公里的航程没有战斗机可以全程护航。为了增强自卫能力就开始考虑将F-84战斗机挂到B-36机身下,然后在空中进行释放和回收作业,碰到敌机拦截就释放结束作战就直接回收。想法固然很好包括在B-29上面也有类似方案,但实际情况是空中母舰不比海上航母回收难度更大也就不了了之。

  NB-36H核动力型,冷战期间美苏为了取得军事上的压倒性优势地位,开始了疯狂的武器研制计划而核动力飞机绝对是其中的极致。拥有一款可以实现不间断空中巡逻,随时向敌方发动核攻击的轰炸机,对于军事上进攻的主动性、突然性来说绝对是不二选择。于是美国人给B-36装上一台核反应堆,同时装备4台带有热交换器的核动力间接式喷气发动机,1955年9月17日首飞。不过这东西并不靠谱,谁也不能保证它不会发生故障掉落在本国国土,那就相当于在本国领空部署了一枚不定时核炸弹随时可能炸到自己人。

  NB-36H核动力轰炸机试飞画面,后面跟着的B-29是为了随时救援跳伞的NB-36H机组成员,谁也不知道这东西靠不靠谱。

  B-36轰炸机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上世纪40-50年代已经是新旧两个航空时代的过渡期,虽然早期喷气式飞机性能并不比螺旋桨式强多少。但是随着喷气式发动机的逐渐成熟完善,包括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性能已经得到很大提升,在半岛战争中米格-15就已经好好教训了B-29,那么以螺旋桨加喷气式为动力的B-36同样已显过时。

  只是由于第一代喷气式轰炸机B-47航程不足,才使耗费巨资不惜得罪海军的B-36在上世纪50年代仍充当主力。但随着波音公司B-52“同温层堡垒”登场,不论是技术还是航程上都不占优势的B-36终于走到尽头,1959年2月12日最后一架B-36J退出现役。

  机长49.4米、翼展70.14米、机高14.22米、最大起飞重量186吨(相当于三架B-29),最大飞行速度700千米/小时、最高升限13700米、最大航程16000千米,最大挂载38吨。

推荐资讯